王海明 申昕光 2015-10-28 02:01:31 来源:农业科技报—中国农科新闻网
杨凌,以其得天独厚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堪称八百里平川的黄金地域,是我国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摇篮。杨凌科技更是圆了无数农民的致富梦,陕西杨凌揉谷镇村民罗恩厚就是其中一员。从普通农民到公司总经理,从种植洋葱到培育洋葱新品种,是杨凌科技让他脱胎换骨、焕然一新。提及杨凌,罗恩厚坦言:“是杨凌的科技,成就了今天的我。”代理商慕名求合作 种子热销店门难开。
10月24日,记者来到陕西杨凌秦红宝洋葱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门店,总经理罗恩厚正在接待客人。从他们的交谈中,记者了解到这位客人名叫杨利伟,是来自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位种子代理商,他专程来寻求长期合作。杨利伟介绍,由于秦红宝洋葱质量好、产量高、效益高,在甘肃省内多地已种植六、七年,种植面积近7万亩,当地农民提起秦红宝,无不拍手称赞,他这次来就是奔着秦红宝洋葱种子来的。“秦红宝洋葱分为早熟禾中晚熟两大体系,不但鲜味甜、高产稳产、经济效益高,而且抗病性强、适应性强,便于种植,是非常理想的优质品种。”罗恩厚介绍说,经实地测试,秦红宝洋葱最高亩产可达21000斤,均产在1万3000斤以上。当得知今年的收获的洋葱种已经销售完,杨利伟感到非常遗憾,但他表示对明年的合作充满期待。
当记者向罗恩厚表示他的电话难打、人难见时,他告诉记者,他经常到田间地头去看看洋葱的种植情况,每到收获季节,他都会到地里看采收、看晾晒,甚至住到晾晒厂看种子,“一个好品种要推广保证质量是第一位,必须要在质量上严把关。”罗恩厚说,公司的洋葱种子每年在收获前都被预定的差不多了,根本不需要门店销售,门店一年里也开不了几天门,今天要不是接待客人,记者肯定又要扑个空。
艰苦培育十几载 一朝种成把名扬
记者了解到,罗恩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洋葱,他发现当时种植的洋葱品种大多都是50年代育出的平板洋葱,抗病性差、产量低,当时已出现不适种植的迹象。于是他思考着能不能培育出一个适合种植的新品种,根据这个想法,他开始了漫长的培育之路。
罗恩厚出生于杨凌揉谷镇秦丰村的一个普通家庭,家中经济拮据,除生活开支外已无力额外包地,他只好在自家地里搞小面积实验,边种植边尝试,边尝试边研究,可是农民出身的他对培育技术一窍不通,面对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。当他一筹莫展时,他碰到了他的恩师—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洋葱专家郭自清老师。罗恩厚赶紧向专家请教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郭老师不但耐心解答了罗恩厚的提问,还赠予他一些实验阶段的洋葱种。
拿着专家给的种子,罗恩厚对培育洋葱新品种的决心更加坚定。通过几年的种植观察,他发现郭老师给的洋葱种子中有个别洋葱出现了早熟现象,他如获至宝,将早熟的洋葱种精心挑选出来单独培育,就是现在的红皮高桩圆葱。罗恩厚告诉记者,红皮高桩洋葱在全国多个地区享有赞誉,提起秦红宝,首先提到的就是品质和效益,由于口感甜脆,被消费者誉为“水果洋葱”。秦红宝洋葱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的同时,还走出国门向国际市场探索,目前已在韩国、比利时、俄罗斯等地试种秦红宝洋葱,未来会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。
富不忘本 以德卖种
现今罗恩厚已不是昔日的穷小子,但他始终把目光放在农民身上,日常工作也从销售洋葱种变为做推广。他多次下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介绍他的秦红宝洋葱,推动洋葱产业的发展。记者了解到,十几年来,罗恩厚坚持免费把地膜、化肥送到农民地头、洋葱种也从不加价,还多次在田间地头培训农民技术、举办培训讲座,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。为了让农民学习到科学科学的标准化种植方法,他还特别制定了《地膜覆盖洋葱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规程》,已通过杨凌技术监督局的审定。
走进罗恩厚的办公室,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锦旗,这都是种植秦红宝洋葱的种植户送来的。罗恩厚说,“我是农民出身,我深知农民每一分钱都是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。”每当遇到家庭困难的农民,他都会先把种子发过去,收获了再收种钱。2004年,他得知有一个种植户的儿子得了白血病,当种植户来收种的时候罗恩厚特意降价买种,种植户十分感激。还有一个种植户张慧芳,有一年得了一场大病,为了治病花光了积蓄,连家中拖拉机都卖了,收种时已无钱收种,罗恩厚得知后立刻把种子发了过去,“我不能欺负农民、亏了农民。” 罗恩厚表示,他期望更多的农民能种上秦红宝洋葱,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。
(记者 王海明 实习记者 申昕光)